隨著片外速度的提高和鍵合間距的減小,引線鍵合的電感和串擾限制了其應用。同時,引線鍵合的互連不能滿足一些硅芯片的高密度要求。
隨著芯片功率的增加、工作電壓的降低(低至1V)和間距的縮小,焊線無法承載所需的電流。
一些預測表明,單個高性能芯片將消耗超過 100A 的電流,這需要數(shù)百個 25um 焊線來分擔其功率。此外,隨著IO(輸入/輸出焊盤間距的縮短和外圍焊盤數(shù)量的增加,在某些時候,面陣列焊盤將需要互連。在單排外圍按鍵中的鍵合pad,接近的鍵合間距(在高鍵合良率和足夠的載流能力下)可以達到20~25um。
使用現(xiàn)代自動鍵合機可以實現(xiàn)超過4um深的多排鍵合,稱為區(qū)域陣列鍵合(area array bonding) bonding),但它的串擾會限制性能。
在某些時候,解決未來的I/O互連限制將需要倒裝芯片(C4微焊球和導電聚合物等)或一些未被發(fā)現(xiàn)的技術變革。引人注目的引線鍵合替代方案是一些基于倒裝芯片互連的演進技術。